在职场上,最难对付的不是文件,也不是任务艰巨的工作,而是你的上司。而他,要么是你职业生涯的拦路虎,要么是你升职过程中的助推器。正所谓,“搞定上司,就搞定一切”。
坐在办公桌前,面对着自己繁重的工作,回想起电视剧里那个公正待人、善解人意、体谅下属的上司,这些只能是一种想象。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,但是却高于生活。现实生活远比想象要来得复杂和严峻,我们面临的是种种失望和不如意。有时,我们像某些文件一样,被置于办公室的一隅而得不到重视;有时,自己辛苦做出来的业绩反而成了上司晋升的垫脚石。更可气的是,我们还得忍气吞声,经常被当作上司的出气筒,甚至是炒鱿鱼的候选人。
其实,造成这种境况的不是别人,正是自己。因为当你不重视上司时,他自然也不会重视你。当你不了解他时,才会无意之中触犯他的禁忌。你想通过工作获得提升,但是,你不知道他更想。
换位思考
上下级之间存在分歧是很正常的,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,而且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。上司考虑全盘,下属考虑局部,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个人目标要实现。站在上司的角度想问题,就是在做某一件事时,要学会从全局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价值。
在初中的时候,语文课本中有《三国演义》的一个章节——《杨修之死》。当时,大家可能都为杨修的死而感到可惜,而且还使曹操落了个嫉妒贤能的骂名。其实,三国时候,有许多相当于现在的职业经理人一样的门客、政客,而杨修就是其中的一位。如果把杨修的事例放在今天的职场,那么,肯定会有不少人觉得他“该杀”,有不少老板也会把像杨修这样的人扫地出门。
若说曹操是因为嫉妒杨修的才华才杀他的,仔细想想也说不通。员工为了自己的公司而出谋划策,当老板的当然高兴,而且员工越聪明,老板越喜欢。在当时比杨修有才能的人多了去了,曹操都没有杀他们,有的还一再奖励。像关羽,曹操待他如同至亲,上马金,下马银,三日一大宴,五日一小宴,还把赤兔马送给他,但他还是弃曹操而去,奔向他的大哥刘备。曹操仍然没有因此而杀了他,可见曹操对人才的尊重。
而杨修为什么到了非杀不可的地步了呢?这就跟他本身的性格与职业素养有关。
首先,他不了解自己的老板。老板都喜欢听恭维的话,而杨修这样聪明的人不可能不明白。但他不在乎,仍在老板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比老板高。从“阀门事件”、“绝妙好辞”便可以看出他的表现欲十分强烈。
虽让老板看到了自己的才华,但却让老板头顶的光环暗淡了。这样做,根本没有顾忌到老板的内心感受。
当然,仅仅在老板面前逞强还不会落得如此下场。
接着,“一合酥”“梦中杀人”“暗帮曹植”,这些行为放在今天就成了职场的大忌。把点心分给大家吃,没有让老板有施恩的机会,反而成了展现自己个人秀的舞台;把所有事情都挑明,给老板难堪,完全不懂得换位思考,没有站在老板的立场上考虑问题。
这些“小错”对于老板来说还是能够接受的。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,这些“小错”在他心中就能抹去,当作没发生过一样。
最后,“鸡肋”事件便充分说明了杨修的职业素养有问题。他保密工作做得十分不好,责任心不强。撤军这么大的事情,属于高级机密,即使自己猜出来了,也不能声张,而应保密。一旦说出来,老板便没有了改变的余地。而在当今商场,如果自己知道了公司的商业机密还四处传播,哪个老板会喜欢你?
为“自己”的理想打拼
很多职场“老黄牛”,工作了好多年,有的是原地踏步,有的反而面临被刷掉的危险。
原因很简单,他们是被理想忽悠了,一直都在奋斗着,但却是为了上司的理想添砖加瓦。
理想是需要的,但不是别人的理想。我们做事情时,要站在自己职场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。
李丽已经在这个位子上呆了l0年了,但领导迟迟不提升职的事,李丽也不好明说。
“姐,这个项目你得盯下。”“你抽空看一下吧,这个方案没你不行。”“在这方面你在行,这个任务就靠你了。”上司一派下来任务,李丽再忙也会抽时间处理好。在她看来,不能辜负了领导对自己的信任。
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,李丽还要抽空做那些领导分配下来的“分外事”。论能力,李丽的能力没话说,大会小会上也都提到给她升职。可是,她的上司换了一个又一个,却迟迟不见升她的职。
她的打拼,全给上司做了“嫁衣”,最后都成全了上司自己的美事了。
后来,在老公的提醒下,李丽变得聪明起来。
“李姐,这个文件你得处理一下。”上司又派下来任务。
“可是,下午有个方案要讨论,我的中午前做出来。还有个报表明天要交,最近的那个项目的后期工作还没处理完,客户马上就要。”
听了李丽的这些话,上司先是一愣。原来,李丽是从不找理由的。
李丽笑了笑,“不过,这个文件也不难,你得给我派两个帮手过来。”
“没问题。”
李丽心里明白,给自己派帮手,暗地里就是给自己升职了。
后来,上司也渐渐注意到了,李丽的工作量确实有点大,再给她安排“分外工作”时,也开始考虑她的感受了。
上司的理想只是上司的,在职场上,你是独立的。让上司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只是第一步。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看到自己的能力,欣赏自己的才华,进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作铺垫。时刻保持清醒头脑,不轻易被理想忽悠,牢牢地抓住自己的大志,这才是职场立命之根本。
正所谓,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。所以,抽出一些时问来研究一下你的上司,了解他的个性和思维习惯,站在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,然后,再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办事情,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。